• 保险
财经资讯 >> 首页 >> 保险

保险业要全力做好养老金融

  前不久,在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养老服务管理专业就业与实习招聘会上,30余家养老服务机构带来120余个岗位,招聘对象则是该专业首届33名毕业生。4个岗位“抢”1个毕业生,“僧少粥多”的场面反映了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下服务管理人才的短缺。

  当前,我国正在步入深度老龄化社会,养老需求存在较大缺口。2023年底,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2.97亿,预计2035年这一数据将突破4亿。随之而来的是养老领域管理服务人才的短缺。以上海为例,比对国内外现状和老年人口比例,仅陪诊师需求量就达到12万人,但目前上海市养老服务行业协会培养的存量陪诊师只有1000人。还有机构养老床位的短缺。截至2023年三季度,全国养老机构4.1万个、床位512.1万张,按照“9073”养老格局及人口结构计算,当前床位缺口超300万张,2035年缺口还将增加数百万张。此外,老年人在养老金、医疗健康、生活照料、社会交往以及涉老消费等方面需求凸显。做好养老事业,既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体现,也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要。

  保险业认真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的做好金融“五篇大文章”要求,在养老金、养老产业和养老服务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。2023年,中国人保第二支柱资管规模超5700亿元、增长17.8%,服务企业年金客户1020家、个人客户30余万人;中国太保“太保家园”落地12城14园,规划养老床位逾1.58万张;中国平安打造的“保险+居家养老”服务覆盖全国54个城市;中国人寿全力做好供给,丰富产品体系,持续向老年人提供养老资金、医疗支出、意外伤害等方面的保险产品。

  同时,我们要看到,养老金融产品和服务供给的普惠性仍有较大提升空间。保险业是推动养老金融发展的重要力量,在普惠养老方面做出了诸多富有成效的实践。保险业经营主体追求投资回报率无可厚非,但普通工薪阶层、新市民、农村居民等群体支付能力相对有限,部分养老金融产品获取成本较高,可及可得程度仍显不够。以某险企在成都投建的养老机构为例,不考虑入住资格,“舒适一室一厅”和“温馨两居室”的每月住宿费分别为11720元、19960元,其目标客户主要面向高收入人群。养老金融产品供给是多方面的,高端供给满足少数高收入人群,普惠性供给满足更多普通人群。如何做到“普”“惠”平衡和商业可持续,是保险业需要思考的问题。

  保险业要坚持问题导向,精准摸清需求,发挥自身优势,丰富产品供给,继续做好养老金融。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《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》在丰富发展养老金融产品方面为保险业指明了方向。具体而言,保险业要在如下三个方面发力:一是以养老金储备和管理为主要内容的养老金金融,二是做好为养老产业提供投融资等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养老产业金融,三是包括养老财富管理、养老风险保障及适老化服务在内的养老服务金融。在保险业助推下,绘制养老金融高质量发展蓝图可期。

免责声明:

上述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该机构及授权机构观点,信息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,如有错漏以该信息所属官方披露平台为准。 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,投资者应独立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。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请联系原作者申请授权。